Search

「大家都是這樣的。醫生這個工作,每個人都希望你什麼都會,你全能,你有用,你抗壓性高,你什麼問題都能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大家都是這樣的。醫生這個工作,每個人都希望你什麼都會,你全能,你有用,你抗壓性高,你什麼問題都能解決,你可以挽回每一條生命。」
⠀⠀⠀⠀
育仁突然輕輕地嘆口氣,很輕、很輕,或許他自己都沒發覺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剛開始,有病人從我手中離開時,我非常難過,半夜偷偷跑到值班室哭。那時候,跟我一起值班的學長,走進來,在我旁邊冷冷的說:
⠀⠀⠀⠀
『如果你有時間哭,還不如花時間去好好review一下其他病人,看還有沒有可以調整的。你在這裡哭,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。』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哇!」我說不出話來,這真的是太嚴苛了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對啊,他們都是這個樣子過來的。他說的也沒錯,我們實在沒有時間難過。一個又一個的病人進來,太多人需要我們,每個人都一直跟我們『要』。病人不需要沒有用的醫生;而在這環境,只有一直努力變得很強,很棒,才能夠生存。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有用」,是為了別人的需求;「很棒」,是為了在這環境找到生存的價值與位置。兩者加在一起,成為鋪天蓋地的壓力,在這裡面的每個人,誰都無法逃脫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唯有關掉自己的情緒,專注在「能力」的培養上,讓自己「有用」、「有能力」,才不會被淘汰,才可以處理每天排山倒海的事情。
⠀⠀⠀⠀
也才有機會撐得下去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變得很容易發脾氣;只要有人犯錯,我就會對那個人大發雷霆。有的時候,也會突然出現很絕望的感覺,覺得到底自己在幹嘛?活著有什麼意義?
⠀⠀⠀⠀
回家後,我也變得很容易跟家人爭吵,覺得他們講的事情好無聊,可以討論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嗎?」
⠀⠀⠀⠀
「當然,我沒時間、也不太想跟以前的高中好友聚會。聽到他們講那些生活的瑣事,我就覺得好煩。怎麼可以有人的人生這麼爽,為了一點主管的話就一直耿耿於懷,我們這裡可是每天都在死人。」育仁的聲音越來越上揚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憤怒與無能為力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身為一個人,我們有自己能夠承擔的痛苦與壓力指數。面對每天無能為力的生老病死,是一個極大的創傷;當環境沒有太多的支援,而面對工作的需要,使得我們必須一直暴露在這樣的創傷下,沒時間、也沒有方式,去消化或面對這些創傷後的情緒時,這些情緒必然會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讓我們注意到。
⠀⠀⠀⠀
不論是憤怒、焦慮、憂鬱、難過…….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因為我們是人,不是機器人;有很多事情,不是壓下去、不去想,就沒事了。
⠀⠀⠀⠀
即使我們的確有這樣的能力:「關掉情緒」,可以將情緒隔絕起來,可以讓我們專注在自己該做的事情、或需要專注力的工作上,例如醫生開刀的時候,非常需要這樣的能力。
⠀⠀⠀⠀
但,這個能力如果長期使用,甚至因為太方便或無可奈何,使得這個能力成為生活適應的一環,隨時都處在情緒隔絕的狀態下,那會讓人離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遠,而發現不對勁時,已經很嚴重了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因為,「情緒」是一種提醒,提醒我們有事情不對勁,應該要留意、要調整。當我們沒有時間去注意它時,慢慢的,它會滿出來,淹沒我們生活的各方面。
⠀⠀⠀⠀
而生活與自己,有可能就會因此越來越失控。
⠀⠀⠀⠀
育仁就是這樣的例子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不是他能力不好,而是太好,他把「關掉情緒」這個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,藉此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生存;但他本質仍是一個善感、在乎他人心情與感受的人。當我們要自己帶著面具、變成另外一個人時;當我們要求自己「不能有感覺」時—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我們原是為了生存才做這件事,但做這件事,卻剝奪了我們生為人最基本的權利與本能。
⠀⠀⠀⠀
會有這麼多感受與情緒,或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--
⠀⠀⠀⠀
因為,我們原本就是為了感受這個世界,才降臨在這世界的,不是嗎?
⠀⠀⠀⠀
🌺本文摘自《過度努力:每個「過度」,都是傷的證明》一書。
(書籍連結可參考留言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